两岸高新技术产业融合结硕果 海峡智慧科技研究院成立
福建日报讯 (记者 周思明 盖宣忠) 海峡论坛召开前夕,海峡智慧科技研究院在厦门成立,成为两岸高新技术领域深度融合发展的新亮点。
这成立源于2018年厦洽会。在一场论坛上,厦门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吴承东与台湾人工智能发展协会理事长徐冠胜谈到对行业发展现状的认识,两人一拍即合。
“人工智能(AI)产业需求呈急速上升趋势,尤其是传统行业企业纷纷开启智能化进程,但AI技术研发企业活得却并不好。”吴承东表示,技术好,但用不好,是很多技术研发企业生存之痛。他把AI产业突围路径总结为两点:“传方不传量”和“不能只做一道菜”。“不能一张‘药方’包打天下,而是要根据客户的独特需求和具体场景调整‘剂量’,AI还要跟物联网等技术联动,形成整体解决方案,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而台湾的人工智能产业也面临类似难题。徐冠胜表示,台湾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很多,技术研发实力甚至还更强大,但受限于市场规模,相较大陆更缺乏转化落地的渠道。
于是,两人决定整合AI技术资源,打造横跨两岸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平台,把业界沉淀、分散的技术资源按市场需求梳理整合,高效转化为成熟的智慧化产品或解决方案。
这想法得到厦门市科技局的支持。在政企院校等多方合力下,海峡智慧科技研究院的设想渐趋成型,形成海峡两岸科技人才联盟、海峡云计算中心、海峡人工智能技术评测中心、海峡科创孵化基地以及一系列细分领域研究中心的架构。
研究院以业务和项目的形式,让台湾科技人才和团队灵活参与;海峡两岸科技人才联盟,立足收集两岸科技人才信息;和中国电信厦门分公司合作,共建海峡云计算中心;与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相关学院以及福建人工智能学会等权威机构合作,共建海峡人工智能技术评测中心,为甲乙方提供第三方评测以及方案咨询、顾问服务;此外,海峡科创孵化基地也已开始筹备。
“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两岸人工智能行业的产品经理、项目经理、投资经理,以研究院的形式激活两岸技术资源,打造产业生态平台,最终形成完整闭环。”吴承东说。
在成立仪式现场,研究院与建发地产、航天思尔特、金牌橱柜等企业合作共建的智慧地产、智慧制造、智慧家居等领域的研究中心项目一同签约并授牌。这意味着,研究院已开始赋能传统产业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嫁接与互动。
目前,研究院已在自动清洗机器人、智慧仓储物流、高空抛物监控等方面推出完善的解决方案,积累不少成功案例。
此外,研究院针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的一体化设计和应用,还推出一套完整的实训课程。
两岸人工智能从业者携手打造 海峡智慧科技研究院落户厦门集美
厦门网
位于厦门集美创新大厦的海峡智慧科技研究院昨日正式成立。作为两岸人工智能从业者携手打造的产业生态平台,海峡智慧科技研究院一端连着人工智能技术资源,另一端链接有人工智能应用需求的企业与产业,致力于以产业需求带动科研创新,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许多技术导向型的人工智能企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但由于对应用场景了解不够深刻,导致商业化落地遇到瓶颈。”海峡智慧科技研究院院长吴承东表示,海峡智科院瞄准AI落地难这一痛点,汇聚技术端和应用端资源,以应用场景为导向,为实体经济的有效智慧化赋能。
为实现上述目标,海峡智慧科技研究院采用“1 2 N”模式,即搭建一个服务平台——海峡两岸科技人才服务平台,两个支撑中心——海峡人工智能技术评测中心和海峡云计算中心,以及多个垂直领域的产业化研究中心。其中,海峡两岸科技人才服务平台由台湾人工智能发展协会在台湾发起的“智慧履历”项目演变而来,促进海峡两岸科技人才与应用市场的对接。
作为支撑体系的一环,海峡人工智能技术评测中心由海峡智慧科技研究院与厦门科技交流中心发起,福建省人工智能学会、厦门大学信息学院、华侨大学计算机科技学院、集美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共同参与,通过跨院校跨学科的技术整合,打造技术种类齐全、公允公正、多方参与的人工智能技术评测中心。海峡云计算中心则由海峡智慧科技研究院与中国电信厦门分公司共同打造,为两岸科技产业提供云算力的支撑,并借由研究院的两岸科技交流优势,打造成为两岸科技台商的云上第一家园。
包括智慧地产、智慧社区、智慧港务等智慧应用在内的七个共同攻关研究中心昨日同步启动。这七大中心由海峡智慧科技研究院携手行业领军企业打造。(厦门日报记者 林露虹)
相关问答
假如月球也有磁场和大气,是否能够产生和高智慧生物?
月球如果有磁场和大气,那么肯定会形成海洋,因为月球也处于宜居带上,和地球一样。地球的优势就是存在大气和磁场,磁场能够抵御太阳风粒子、射线,而大气则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