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来牛网络科技 电波永不消逝 精神世代传承

用户投稿 26 0

电波永不消逝 精神世代传承

“冲冲冲,大家来向前冲,怕什么,飞机炸、大炮轰……”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街道,推开万众一家门时,这位95岁的新四军老战士身着正装,端坐在沙发上,嘴里哼唱着当年抗日儿童团传唱的歌谣。

见到记者时,他忽然挺直微驼的脊背。伴随着歌谣节拍,战火纷飞的抗战岁月仿佛重现老人眼前。

1939年,年仅9岁的万众一加入抗日儿童团,15岁时成为发报员,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承担电报收发工作。

抗日儿童团的工作是什么?

武汉来牛网络科技 电波永不消逝 精神世代传承

1930年2月,万众一出生于湖北应城一个贫苦农家。“我小时候,一边读私塾一边放牛。8岁那年,鬼子来村里‘扫荡’,把我家的牛抢走了。”万众一回忆,“父亲去世得早,家里只有母亲和大哥。丢了牛,一家人都哭了。”

1938年,日军占领武汉三镇。目睹日军累累暴行的万众一,心里萌生了参军抗日的念头。但因年纪太小,未能如愿。

1939年,9岁的万众一加入抗日儿童团。“我的工作主要是帮部队打扫当天借住的老百姓的房子,帮炊事员干些烧火、端饭、拿碗筷等零碎活。”万众一说。

日军“扫荡”时,总以为儿童年纪小,易哄骗、好威胁,常常逼问他们“谁是干部”“粮食和枪藏在哪儿”。“但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有组织有纪律的抗日儿童团才不会上敌人的当。”万众一说,“我们有‘五不’规约:不上日军当、不念日军书、不告诉日军一句实话、不替日军干事、不当亡国奴。”

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思想宣传影响下,抗日儿童团广泛团结7至14岁儿童投身抗战,成为抗日群众工作中的一大创新。“利用儿童不易引人注意的优势,我和队员们每天站岗、放哨、送信,向我军传递情报,还干一些后勤工作,比如在医院里帮忙送饭。”万众一说。

讲着讲着,万众一不禁又唱起抗日歌谣:“东洋鬼子的大炮,打进了我们的家。打死了爸爸,又枪杀了我亲爱的妈妈。哭啼有什么用处,参加抗日军,打走了鬼子才是我们儿童的光荣。”

如何成长为一名报务员?

“摸黑翻山、边躲避敌人边学习是家常便饭”

客厅正中央,一张黑白照片格外引人注意。照片中,万众一身着宽大棉军装,脚踝处打着规整的绑腿。“这是我15岁时在宣化店与李先念同志的合影。”摩挲着照片,万众一颤巍巍地说,“我和李先念之间还有一段特殊的回忆。”

1939年,李先念率部在湖北开展游击战,借住在万众一家中。“我的名字‘众一’,取‘万众一心’的意思,就是李先念同志给我改的。”万众一说,母亲听说共产党为穷人办事,穷人家的孩子上学不要钱,又能填饱肚子,便希望李先念带自己走。李先念当即同意。

起初,万众一在军中从事打水、打饭、洗衣服等后勤工作。此后,洪山公学开办,万众一得以入学读书。当时,由于战事频发、局势动荡,学校常年处于“打游击”状态,没有固定的场所和生产基地,师生们不得不经常搬家,行军中只能挖野菜吃。

“因为环境很不安定,半夜到了宿营地,还要轮流放哨。”回忆起那段艰难的求学时光,万众一说,“当时带我离家的指导员吴越送了我一套很珍贵的学习用具——一支自来水笔、一瓶蓝墨水、一个小本子和一个布挂包。”

“敌人的‘扫荡’一天比一天凶残,我们学校几乎没有一天能得安宁。”万众一回忆,不过五六个月时间,洪山公学师生就辗转到过黄冈、黄安、麻城、陂安南、黄陂、礼山、孝感等地。“途中经常会跑掉鞋、脚上磨出水泡,摸黑翻山、边躲避敌人边学习是家常便饭。”万众一说。

1944年8月,万众一被抽调到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学习收发电报。从此,他和电报结了大半辈子的缘。

调入报务员训练大队受训后,万众一依然保持着这种“行军式学习”的状态。“我们学员身上除了带自己的衣服外,就是几张毛边纸、一支小铅笔和偶然拾得的一块小木板。休息时,教员便吹起口哨,我们各自坐在自己的小包袱上,将小木板放在膝盖上,就抄起报来。”在这样的环境下,万众一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无线电报务员。

“日子无比艰难,但战士们都咬牙坚持。”万众一说,“报务员虽然不用上阵杀敌,但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电报是传递情报、服务部队作战的重要桥梁,我们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1945年,万众一收到了一份令所有人翘首以盼的电报。“日军投降了,我高兴得不得了!我们电报科一收到电报,马上就交给机要科翻译。为了这一刻,大家等了太久。”万众一眼角泛起泪花。

最想对年轻人说什么?

“国家强盛了,个人才有尊严”

“亲爱的孩子们,希望你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好日子。遇到困难时,想想先辈们啃树皮、拼刺刀的岁月,啥坎儿过不去?记住国家强盛了,个人才有尊严。现在不用你们再冲锋了,但这股硬骨头精神仍要传承下去。”当被问到最想对年轻人说的话时,万众一拿起一张白纸,郑重地写下这段话。

1951年,当部队号召进军西藏,21岁的万众一请战,调任十八军通讯主任,跟随十八军军长张国华,在世界屋脊发送红色电波。转业到重庆后,万众一先后在市电信局、市针织公司等部门工作。离休后,他仍壮心不已:创办全国针织行业协会专刊,推动成立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会。

在与重庆科技大学青年们交流时,他说:“一个人活着就要像星星一样闪耀自己的光辉。”抗战时期,万众一传递的是情报;和平年代,他传递的是精神。两种力量穿越时空,激荡人心。

“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祖国更加强盛,人民生活更加美好。”采访的最后,万众一看着窗台上发新芽的一株株盆栽,眼中满是憧憬。(王欣悦)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牛!西餐、工业设计……武汉这群00后女孩凭技能闯进国家队

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世界技能大赛

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

年龄门槛更使之成为

20岁左右技能人才的专属舞台

2022年

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将在上海举办

经武汉市世赛集训基地选拔培训

来自武汉各职业院校的多名女生

在西餐、烘焙、时装设计、工业设计

等项目上通过层层筛选

代表湖北省出战“国赛”

并顺利进入世赛国家集训队

来看看这些00后武汉小姐姐

到底有多牛?

01

沈思静、李夏薇:

西餐项目“姐妹花”接力闯进国家队

武汉来牛网络科技 电波永不消逝 精神世代传承

△ 沈思静

武汉来牛网络科技 电波永不消逝 精神世代传承

△李夏薇

“除了每天训练十几个小时,还要面对繁重的理论课程及考试压力,感觉时间不够用。”回想起自己备赛、训练时的日子,沈思静微笑着说:“虽然辛苦,但收获更大,是人生中的一段宝贵经历。”

2019年,湖北经济学院烹饪专业的沈思静经武汉世赛集训基地选拔培训,一路过关斩将,先后获得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烹饪(西餐)项目湖北省总决赛第一名、全国选拔赛第二名、全国总决赛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还成为中国在该项目上的备选选手。去年,她还在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国赛精选“西式烹调”项目上获得银牌,是湖北省参赛最好成绩。

武汉来牛网络科技 电波永不消逝 精神世代传承

△沈思静

2016年刚入校时,沈思静没有任何烹饪实操经验,甚至拿不好西餐刀。从零学起,练刀工、练技巧、练速度,每天第一个到训练室,最后一个离开。一年半里,靠教练的悉心指导和自己百分百的投入,沈思静从西餐“小白”成为种子选手。

湖北经济学院西餐项目世赛基地专家教练组组长、全国技术能手邹志平作为指导老师,对沈思静欣赏有加:“非常能吃苦,脑子也灵光,很有想法。”

如今,沈思静完成从世赛选手到大学老师的华丽升级。湖北经济学院积极留才,给予沈思静学院教师正式编制,让她留在熟悉的训练基地,带领后来者继续技能之路。“希望用我的经验,和他们一起成长进步。”

武汉来牛网络科技 电波永不消逝 精神世代传承

△李夏薇

去年,湖北经济学院烹饪专业2017级学生李夏薇在西餐项目上崭露头角,拿下全国第七名并入选第46届西餐项目国家集训队。

“参加技能大赛,过程比结果更让人难忘。” 李夏薇说,放弃所有个人时间,每天高强度训练,这种经历以后很难再有。

连续两年先后进入国家集训队,沈思静和李夏薇这对姐妹花成为我市世赛选手中颇为抢眼的代表。

02

张安琦:

数字游戏设计创想家

武汉来牛网络科技 电波永不消逝 精神世代传承

△张安琦

从小学习舞蹈,并以舞蹈特长生的身份参加高考,最后却“误打误撞”选择了动漫设计专业;入选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斩获3D艺术设计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如今留校指导新一届“世赛”选手训练。

“一路走来,感觉很奇妙。”长江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动漫设计1701班学生张安琦笑着说,“最大的收获就是,掘井及泉,将一件事做到极致,时间就会给你回报。”

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要求选手熟悉游戏设计生产流程,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概念设计、3D建模、展UV与绘制贴图、绑定动画与引擎输出等4个模块的工作任务。

去年,经武汉世赛集训基地选拔培训,张安琦代表湖北参加全国技能大赛,以全国第四名的成绩成功入选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

武汉来牛网络科技 电波永不消逝 精神世代传承

△张安琦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

“从大二下学期开始,规定的训练时间是每天早上8点半到晚上9点半,但我一般会等到寝室快关门或者教室要熄灯了才离开。”张安琦说:“开始也会开小差,但是随着各种比赛临近,我就每天主动坐到教练旁边,让自己保持专注。”

不仅专业技能优异,张安琦的学习成绩也没落下。通过努力,她成功升入本科,今年9月份将去往武汉纺织大学,开展本科阶段的学习。

03

余雪莹:

面包香里走出00后技术能手

武汉来牛网络科技 电波永不消逝 精神世代传承

△余雪莹

余雪莹,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2018届西餐烹饪专业学生,今年刚满18岁的她是湖北代表团中最年轻的选手。

去年,经市人社局选拔培养,17岁的余雪莹以全国技能大赛烘焙项目第8名的优异成绩入选46届世赛中国集训队。

“很幸运自己能把爱好变成专业。”初中毕业后,动手能力强、喜欢烹饪、甜点的余雪莹选择了烘焙专业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面团发酵的声音、烤箱里面包膨胀的声音,都是陪伴我成长的旋律。”余雪莹说。

今年5月,余雪莹和全国最优秀的9名选手一道,前往上海一家烘焙项目国家级集训基地训练。

武汉来牛网络科技 电波永不消逝 精神世代传承

△余雪莹

参加世赛,要持续8个小时现场制作,完成辫子面包、法棍、法式造型面包、丹麦面包等所有项目,十分考验选手的体力和耐力。在校集训期间,每天训练12小时对余雪莹来说是家常便饭。

“专注、肯吃苦、自制力强。”武汉第一商业学校指导老师常福曾这样评价余雪莹。

据了解,每个项目只有1至2人可以入围中国选拔赛。余雪莹说:“希望未来能够代表中国出现在世界技能大赛的赛场上!”

04

张晴霞:

不惧挑战成为工业设计好手

武汉来牛网络科技 电波永不消逝 精神世代传承

△张晴霞

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首次将工业设计技术列入竞赛项目。2020年,经武汉世赛集训基地选拔培训,长江职业技术学院城市建设学院2018届学生张晴霞代表湖北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凭借第9名的成绩成功跻身国家集训队。

在以男生为主的工业设计项目里,张晴霞显得有些另类。最初选专业时,有人建议她选择护理、师范等专业,都被她坚定拒绝。“很多人觉得女生不适合做工业设计,但我就是感兴趣,一直坚持了下来,现在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武汉来牛网络科技 电波永不消逝 精神世代传承

△张晴霞

工业设计技术项目要求选手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全新产品的创意设计、效果表达、原型制作和动态展示,每个环节衔接紧凑,对选手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能力要求很高。

“思维能力、基本功、动手能力,缺一不可。”张晴霞说。过去两年,张晴霞大多时间是在训练中度过的,并成功在全省竞争中突出重围。今年9月,顺利通过专升本考试的张晴霞将在长江大学就读产品设计专业,继续自己的逐梦之旅。

“学无止境,既然坚定了一个方向就要不断去努力。”张晴霞说。

技能成才大有可为

为这群用精湛技能书写青春的

武汉00后女孩点赞!

文字:记者吴曈 通讯员潘炳武刘燕羽 实习生徐雪 李丽培

来源: 长江日报

相关问答

武汉怎么样?-幸福里问答

幸福里为您提供"武汉怎么样?"的专业解答,收集各类观点,以更多视角为您解答疑惑,咨询更多房产问题,来幸福里问答

武汉怎么样?-幸福里问答

幸福里为您提供"武汉怎么样?"的专业解答,收集各类观点,以更多视角为您解答疑惑,咨询更多房产问题,来幸福里问答

武汉科技大学考研评论:武汉科技大学考研就业好不好?

武汉科技大学是一本重点大学,它的研究生是相当不错的,就业率能达到90%。武汉科技大学(Wuh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国家...

武汉怎么样?-幸福里问答

幸福里为您提供"武汉怎么样?"的专业解答,收集各类观点,以更多视角为您解答疑惑,咨询更多房产问题,来幸福里问答

农学就业前景分析:高潜力赛道还是“天坑专业”?数据揭秘真实...

[回答]新消费赛道中,认养一头牛牧场管理培训生计划吸引3000+简历竞争20个岗位,盒马鲜生农产品品控专家岗3年经验者平均月薪1.8万。2.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

武汉哪有比较牛的改衣服的裁缝呀?-????的回答-懂得

这种很多裁缝都会改,就是收费有点高武昌破布街蛮多

地暖管道十大品牌排名是怎么样的?-一起装修网

[回答]1、伟星地暖管(地暖管十大品牌,伟星集团,1976年,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上市公司、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服装行业双百强企业、浙江省百强工...

多牛世界好不好?怎么规划的?(来自武汉多牛世界小区)

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容积率:4.5;绿化率:25%;物业公司:武汉贵阁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牛牛牛网android版下载(中国)IOS/手机APP官网下载V3.34.36;

牛牛牛网android版下载;成语(Idiom):牛牛牛网android版下载(niúniúniúwǎngandroidbǎnxiàzǎi)发音(Pronunciation):牛牛牛网a...

武汉全款购XT5蜂鸟版,落地价及赠品明细何处寻?-ZOL问答

在武汉,如果我想直接购买一辆2024款的凯迪拉克蜂鸟版,不通过贷款方式,全款落地...武汉这地方牛起来了,年年变脸,现在妥妥的一线城市范儿,国际范儿十足。投身武...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